调查 | 全是“逼单”套路? 7月车市没停战有降温
- 2025-07-04 16:46:38
- 388
“价格战”没停,但温度下降了。
6月最后几天,互联网上突然集体出现了一批比亚迪、吉利银河、深蓝、极狐、广汽丰田等品牌“7月将启用新购车政策”的海报,海报上还注明“此前报价方案、政策将全部作废”,引发了关于车市价格战将停战的热议。
由于最先出现的海报是关于比亚迪旗下品牌的,考虑到作为龙头企业,其一举一动对于汽车行业都有引领性作用,因此不少人都以为这一波是比亚迪带头停战,并判断下半年车市或将转向。
然而,实际情况并非如此,7月1日开始,笔者就致电并走访了多个品牌的4S店,以要购车的名义,询问了各品牌7月购车政策相较之前的变化,得出的结论是——并没有所谓车企主动停战的迹象。这更像是一个“逼单”套路。
官方不知情,“高息高返”全面暂停
针对这些突然冒出来,且排版、文案、美工都高度重合的海报,有媒体咨询了海报相关品牌,而这些品牌纷纷表示这并非他们官方发布,至于海报从何而来、由谁授权发布,他们也表示并不知情。
对此,笔者也询问了相关品牌,品牌相关负责人表示,的确注意到了这些海报,但不知道这些海报从哪来的,“猜测是一些经销商自己做的”。
从这些海报的传播渠道也能证明官方不知情,目前看,这些海报仅在销售朋友圈、小红书、抖音、微博等社交媒体渠道传播,但并没有任何一家车企的官方账号或渠道发布过类似海报。
官方不知情,那海报信息到底是否属实呢?从笔者的调查看,只能用“属实也不属实”来形容。
“属实”的是,各大品牌7月购车政策确实与6月有区别,比如比亚迪,多家4S店销售告知笔者,7月最主要的变化就是“高息高返”的贷款政策没有了,其他并没有变化。
吉利银河门店则表示7月不同车辆优惠幅度与之前相比有变化,但没有所谓的“收回”优惠,星愿的现金优惠还从6月的5500元提高到了7000元。
魏牌蓝山的现金优惠也从6月的5000抵15000元提升到了7月的5000抵20000元。
不过,这实际上是车企的常规操作,车企在每个月都有可能针对市场情况对购车政策做调整,所以海报所说的“7月启用新政策”、“此前报价方案、政策将全部作废”也不算虚假信息。
“不属实”的是,根本没有所谓“价格战停战”、“取消一口价”或车企“收回优惠”的情况,就拿“高息高返”车贷来说,不是车企主动停下了这一模式,而是监管主导下银行叫停了这一模式。
而且这一模式是从6月初开始,就陆续被各地区和银行叫停的,并不是到了7月才开始叫停的,目前来看有可能是7月各地区全面暂停了这一模式,所以各品牌经销商才会全面停止这一模式,比亚迪销售的表述是“7月就是比亚迪全国门店都没高息高返政策了,其他的没啥变化”。
总得来看,这组海报更多是经销商“逼单”的套路,在6月最后几天发布,引发消费者对于车辆即将在7月“涨价”的恐慌心理,集中在6月下单,而之所以这么做跟车企和经销商在半年结点冲销量完成KPI肯定密切相关。
“价格战”怎么才能停下来?
其实类似这样的“套路”在终端销售屡见不鲜,之所以这次会引发这么高的关注是因为,“天下苦价格战久矣”,而最近一个多月,汽车行业关于内卷、价格战、账期等问题扎堆被顶上舆论的风口浪尖,行业内外都意识到了恶性价格战的危害。
同时,企业、行业、政府都在最近一个多月时间里密集发声和行动,希望能停止这场恶性价格战,所以任何相关消息都会很容易挑动各方神经。
从我们的调查看,7月市场并没有“停战”,市场终端的优惠幅度没有明显回收,但也不必过度悲观,因为起码价格战没有进一步加剧,市场进入“僵持阶段”,这就已经算是好消息了。
此外,更多迹象证明,虽然没有大张旗鼓的“停战”动作,但各个层面都在温和的为市场降温。
前文提到的叫停车贷“高息高返”模式就是一个例子,以购买一辆22.98万元的新车为例,“高息高返”模式下,消费者购车可以比贷款购车总成本低大几千块,这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不小。
国家对于“60天付款账期”的强调和车企的集体承诺也是一个例子,即便实际落地情况可能仍存在种种问题,但整体趋势是要为汽车产业链中小企业“松绑”的,而一些供应商也反馈车企付款周期有所改善。
车企还在主动降库存,此前路透社曾报道,比亚迪部分工厂减少了班次,并推迟了新增加生产线的计划;比亚迪6月销量公告显示,其当月产量总计34.5万辆,比销量少了3.7万辆。
6月下旬,比亚迪还为经销商发了上半年激励红包,台均666元,虽然有限定条件,并非所有经销商都能拿到这笔奖励,但仍能感受到企业为经销商减负的努力。
只要市场仍然是供大于求的,“价格战”就很难完全停下来,况且价格战本身也是市场经济的常规手段,只要不打恶性价格战就好,而市场当前温和降温的态势如果能持续下去,对于整个产业链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健康发展还是很有意义的。
- 上一篇:男子吃见手青中毒一直帮凤凰捋毛
- 下一篇:男子吃见手青中毒一直帮凤凰捋毛